张学良身边红色卧底暴露后遭杀害53年后被追认为烈士

2023年9月7日 作者 admin

1934年11月,张学良心中藏了一个谜团:自己80个团为什么会被3000多人的红25军打得落花流水,丢盔卸甲?

如果是一场战斗失利,可以解释为对方会用兵,可是几个月来都是如此,这就反常了。

1906年,潘文郁出生于湖北襄阳,是个神童,9岁时便能写800字的文章。

1925年,湖北师范毕业的潘文郁加入红色阵营,和伍修权等人赴苏联留学,进入中山大学。

中山大学出了很多名人,王明、博古、邓公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这所学校出来的。

潘文郁才华横溢,从中山大学毕业后留在莫斯科,任驻苏联莫斯科代表团秘书长。在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上,他曾担任周公的翻译。

潘文郁的职位可谓一落千丈,转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干事,开始从事隐蔽战线工作。

7月下旬日,潘文郁在北平西交民巷附近文宣公寓秘密接头时,突然出现几个彪形大汉,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,其中一个黑脸大汉厉声喝道:“举起手来,不许动!”

这时候,审讯室的门开了,进来一个人对他冷笑道:“潘东周(潘的化名),潘干事,别装了!”

此人也是个大人物,曾任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,在上海也主持过军委工作,还担任过北方局军委书记,可谓身居要职,久经考验。

潘文郁一看,老领导指认了自己,继续否认下去没意义了,干脆说:“我就是你们要抓的人,怎么着吧。”

这时候,另一个大人物出现了,他就是原李大钊秘书、曾任北平市委书记的黎天才(李渤海)。

黎天才1927年叛变,受到张学良重用,成为其心腹,此时已成为东北军政训处主任。

他曾经跟潘文郁打过交道,欣赏的才华,对张学良说:“此人是张良、陈平第二,绝不能杀。”

随后,黎天才亲自出面宴请潘文郁,以自己的经历“现身说法”:“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;无论跟谁干,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行。”

因为特科是独立工作,不跟当地组织发生任何联系,因此在顺直军委出现叛徒的时候,没有受到影响。

“你没有做危害党的事,我们奉命来跟你谈心;领导说了,只要你愿意为党工作,可以将功补过。”

潘文郁一听非常感动,他哽咽着说:“只要组织还信任我,我愿意重新为党工作,肝脑涂地!”

第二年,他有了用武之地,来到张学良身边。1933年,因不抵抗丧失东三省,还有热河被日本人占领,张学良陷入舆论漩涡,国人一片骂声。

蒋氏秘密接见了他,问道:“汉卿啊,你想去山东围剿巨匪刘黑七还是去剿鄂豫皖‘剿匪’?”

张学良任副总司令之后,下令东北军2个军9个师,气势汹汹地开进了鄂豫皖地区。

加上其他方面的蒋军,鄂豫皖根据地红军面对的敌军总兵力达到了16个师、4个独立旅,总攻80多个团。

经过三个月紧锣密鼓地准备后,张学良在1934年7月下达了对鄂豫皖苏区的进攻命令。

比如,7月份进行的长岭岗战斗,东北军115师的两个团被打垮,敌军5个营被歼灭,400余人被俘,800多、5门迫击炮被缴获。

他得到可靠情报后,在1934年11月初制定了一个绝密计划,派东北军117和107师去偷袭驻扎在胡山寨红25军。

十几万人打不过3000人,要知道,东北军曾有亚洲最大的兵工厂,武器装备甚至比蒋军的很多嫡系部队还要好。

为什么在几个月内始终打不过红军,对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,让东北军处处被动挨打,这太不正常了。

张学良认为,东北军内部一定出了“内奸”。从11月2日起,他开始暗中调查。

宪兵三团在特科成员贺善培的家里搜出了一份,是“围剿”红军的绝密计划,这让蒋氏大吃一惊。

因为这份文件是头天晚上才制定的,只有张学良知道,为何几个小时就被传到了北平?

原来,潘文郁得到文件后,和妻子廖素丹连夜进行抄写,然后交给北平特科负责人杨清林,再由他传给组织。

张学良一番接触之后,觉得潘确实有才干,就安排他到“剿总”政训处任少将副处长,后来又让他担任了机要组主任,负责机要工作,包括保管档案。

从此之后,蒋军“围剿”红军包括对苏区进行的四次“围剿”,都被我军提前获知。

如果交人,就等于承认自己疏于防范,就像胡宗南得知熊向晖是卧底之后仍保护对方一样,怕引火烧身。

蒋氏动了怒:“现在是证据确凿,汉卿如果再不动手,我就让参谋长钱大钧去帮忙。”

后来他积极为党工作,帮助红军粉碎了四次“围剿”和东北军对鄂豫皖苏区的“围剿”,作出了特殊贡献。

由于对地下工作,知道内情的人不多,再加上他曾经脱离组织,1966年在特殊年代,潘文郁的妻子和儿子被扣了帽子,受到严重冲击。潘文郁的妻子廖素丹于1976年因病辞世。